地方產業特色

博物館

  • 玻工館
  • 影像博物館
  • 消防博物館

玻工館

玻工館的前世與今生

玻工館昔日為自治會館,是日據時期,日本昭和皇太子來台巡視時所建,做為行館及宴客之用。其外部庭園景觀與內部空間格局皆具居家休閒氛圍,非常適合玻璃工藝精緻、細膩的特性。

台灣光復後為接收委員會住所,後由美軍顧問團進駐,之後又為憲兵隊駐所,因前後期使用功能不同,而使館內現有空間分隔與早期空間意象有著極大異動,尤其本館東北角增建之二樓式鋼筋混凝土樓房,將早期水平發展之日仿歐式庭園建築,演變為現今垂直發展之機關建築。

然而透過本建築物西南角之面磚立面與入口大廳之古典意象,至今本館仍能保有東方現代化建築的歐洲風格。

本館於 1999 年 12 月 18 日 正式開館,位於新竹市公二公 園西北方。館內之總樓數地板面積約一千九百多平方公尺,含騎樓〈43.5 平方公尺〉與地下層〈48.5 平方公尺〉,兩新舊樓房中夾有小天井。

主要之結構體,為新竹州土木課營繕係建築師手島誠吾所設計。可分為完工於 1936 年仿歐式斜屋頂與貼以面磚之加強磚造建築,以及現代式平屋頂洗石子牆面之鋼筋混凝土建築。

整個自治會館的再生利用與展示規劃,則委由季鐵男建築師及 陳國寧 教授所主持,以各類型使用者對本館不同的需求為經、探討博物館之「行政、展示、收藏、教育研習、公共服務」等五大服務機能分析為緯,兩者共同形構博物館的環境條件。地標緊鄰園內各項休閒設施,有孔廟、動物園、體育場、長青學苑、新竹假日花市等,皆是市民休閒所在地。

服務宗旨

玻工館的宗旨

博物館的成立,旨在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民眾及業者參與並瞭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館內除了陳設玻璃作品,還積極推動工房教學,讓民眾在視覺的欣賞外,還能進一步觸摸與創作, 以貼近玻璃創作所帶來的另一種震撼。

玻工館的目標

‧鼓勵玻璃藝術創作

‧提昇玻璃產業的現況

‧促進世界性的玻璃藝術交流

‧培養國民對玻璃藝術的鑑賞力

玻工館的功能

‧典藏玻璃藝術作品

‧舉辦玻璃工藝展

‧推廣玻璃教育

‧帶動產業行銷

‧進行相關玻璃歷史、技法之研究

未來展望

‧新竹市玻璃的資訊資源及技藝養成中心

‧成為我國連接國際玻璃藝術界之橋樑

‧塑造新竹成為玻璃藝術之城市

玻工館的空間配置與說明

一樓

A 區:入口大廳

作為迎接展示參觀觀眾的大廳入口,提供樓層各空間位置導引資訊,以及辰示內容的查詢服務。

B 區:建築物的歷史沿革

展室大綱分為:

‧ 新竹市自治會館的歷史沿革

‧ 建築形式的時代意義

‧ 這裡的人與事

C 區:中央通道

作為連結兩間特展室的中央通道,在整建工程中設置以嵌入式的小型展示櫃,形成有如藝術走廊的環境。

D、E 區:特展室

將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玻璃藝術家展出作品。

F 區:中庭

G 區:禁錮室

本區保留憲兵隊(禁錮室)的原型,也保存囚犯所使用的器皿。共有八件歷史證物,轉型為玻璃作品。在觀看作品的同時,亦能感受當時禁錮室的情境。

H 區:辦公室

兼具行政、會議、研究的辦公區域,以一座獨立的樓梯連接二樓的多功能展示區,位居全館的右後方。

I、J 區:視聽演講室

裝設放映器材、桌椅等設備,兼具主題簡介與演講研習的教育功能。

二樓

K 區:「回顧玻璃的歷史」常設展示室

展室大綱分為:

‧ 世界玻璃史

‧ 中國玻璃史

‧ 台灣玻璃史

‧ 新竹玻璃產業文化史

‧ 風城意象

L 區:「欣賞玻璃的工藝之美」常設展示室

展室大綱分為:

‧ 玻璃的作技法

‧ 玻璃藝術裝飾技法

‧ 台灣玻璃藝術的發展

M 區:「玻璃的科技與生活文明」

展室大綱分為:

‧ 認識玻璃科技

‧ 玻璃的科技產業

‧ 玻璃的生活產業

‧ 兒童的玻璃天地

N 區:玻璃橋

玻璃橋位於兩新舊樓房的中庭上方,是以連結三個常設展示室與多功能展示區的重要通道。

O 區:圖書、紀念品區

本區將提供圖書閱覽,以及紀念品之展售。

P 區:多功能展示區

本區被賦予機 動性展示的功能,可提供相關玻璃藝術學校或團體之用。

Q 區:中央通道

本區連結三個常設展示空的中央通道,裝置以玻璃壁面、照明的輔助下,彷如時光隧道的廊道創造神秘氣氛。

PAGE TOP

影像博物館

電影與戲院

戲院,是隨著社會經濟發達後的產物,也是城鄉都化後的文明象徵。戲院的興建和電影的傳入,是在日本據台以後的事。日本人稱院為「座」或「舞台」,後來也稱做「劇場」,而專門放映電影的叫做「館」。

電影,日本人起初稱做「活動寫真」,至一九三 ○ 年代改稱「映畫」。新竹的電影放映開始於一九 ○○ 年,放映場所都在孔廟、北門城外、廟哉或市場等地巡迴,直至一九 ○ 八年新竹才有第一座戲院。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日 開幕的「有樂館」是台灣最早有冷氣設備及一流放映機(有聲)的現代化歐式劇場。

歷史建築再生利用

「影像博物館」前身為國民戲院,日據時代稱有樂館,建於一九三三年,為全台首座具有冷氣設備之戲院,其建築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後因縣政府財產糾葛及禁不起娛樂媒體新潮流的考,一九九一年暫停營業。

一九九六年新竹市政府進行整建工程,國民戲院以全新的姿態,搖身變為影像博物館,為民眾提供一個全新的休閒去處。目前除了作為電影文物收藏展示播放之用外,也提供另類的表演空間,博物館也購置近六百部的經典影片,提供民眾觀賞。

影像博物館不僅是提供欣賞珍貴歷史文物的場所,更保存與塑造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及充滿回憶的空間。

日據時代有樂館(公元 1933~1946 年)

本館建於一九三三年,昔稱「新竹市營有樂館」,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的戲院。其建築形式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是日據後期二次大戰前展示日本國力之公有建築。一九四四年,這裡曾經被轟炸侵襲,二樓幾乎毀損三分之一。

從有樂館到國民戲院(公元 1946~1991 年)

一九四六年有樂館改為國民大戲院,除播放電影外,還曾舉辦過音樂會及入伍徵名等各種活,因位在中正路商業區,每遇到好片上映,必定車水馬龍。一九八 ○ 年代戲院在縣、市分家後,經營情形不僅面臨縣市財產的糾葛,同時在娛樂媒體不斷推陳出新下,漸漸禁不起市場考驗,終於在民國八十年暫停營業。

從荒廢閒置到影像博物館的夢想(公元 1991~2000 年)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二十日 ,本館繼「新竹之心」後成為第二件公共工程公開競圖的案例,甄選出林志成建築師擔重任。八十八年三月八日開工,歷經千辛萬苦於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落成啟用。

影像博物館的誕生(公元 2000 年~)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日 開館營運,做為電影文物典藏、展示、播放、研究及教育推廣等之用,並提供另類表演空間,期待達到傳承國民戲院之歷史文化體驗,形塑市民共有、共享的影像空間。

空間配置

川流不息的想像空間

現實中的影像?電影中的影像?您可是在此休憩、並且天馬行空的醞釀想像。輕鬆地坐觀影像文物,愉快地聆聽電影配樂,快活地享受影像中的世外桃源。

影像文物教育展示區

以戲院功能提供民眾電影娛樂的國民戲院,今日則做為一個影像文化的博物館、影像文物教育展示區,讓您從幕前走至幕後,窺探戲院與電影在新竹的歷史軌跡。

骨董冷氣機展示

昔日的國民戲院,是台灣首座有冷氣的歐化劇場,亦是常時上流社會人士流連忘返的場所。骨董冷氣機的展示,不僅觀看它的貌呈現,更能目睹它在歷史洪流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電影迴廊 – 電影放映機的生命磁場(海報與骨董電影機展示)

配合排片師優質的多面向選片,作相關的電影文字資料及圖片展示。每個月的專題影展海報及影片介紹。觀眾可在此選擇自己喜愛的影片,再購賺入場。這些骨董放映機,長年處在幕後機房重地,禁足入內的暗房放映室,現在功成名退地秀在電影迴廊上方,讓您考古、研究與欣賞它的風采,來一部部令人低迴輕嘆的電影,皆是從這一台台的時光機器中流洩出來。

有樂廣場

影博館前的廣場,獨樹一格的空曠與幽靜,五彩繽紛的電腦雷射燈,造成晚間的另一種漫景觀效果。國民戲院時期,「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山美人」、「六壯士」、「魂斷藍橋」、「亂世佳人」等片上演時,總在這浪漫且富詩意的廣場上造成莫大的轟動。

多功能視聽室

沿著有如流動膠卷的樓梯扶手,引領民眾進入本館的三樓放映室。三十人座位小型放映室,可放 VHS 、 VCD 、 DVD 及電腦連線四種規格影像,提供影像推廣教育課程及小型研討會使用,諸如現在本館定期舉辦的社區電影讀書會、影像藝文交座談等等。

影像文物展示區

延伸而入的走進影像博物館左側電影迴廊,你可在此閱讀至最新的影片放映海報及文字介紹,也可以沿著迴廊走進影像文物教育展示區。入口處設有購票區,電影開深前,先看看戲裡戲外文物,再演一段電影人生。

影像藝文書房

電影人尋覓電影書、電影書遇見電影人;電影人愛上電影書、電書等待電影人。影像藝文書房,是電影人落腳的養生世界,期待您叩門探訪。

國民電影廳

前棟為放映大廳,設一、二樓觀影區二 ○ 八座,包括一樓一一八席設置電動座椅,可將座椅電動收場,空出展場,擔供藝文活動與兼做地方實驗劇團、表演及綵排劇場之用。二樓為九十席座及放映室、控制室與片庫。

大廳玄關

原為國民戲院的售票處,擺放兩台一九五 ○ 年代碳精棒骨董放映機,是代表性的戲院歷史寫照。正門入口設計了大片玻璃落地窗與地面玻璃地磚。走進門,便感受至一種光影明燦的亮麗感。左右兩邊的鏡面裝置藝術,更將「景」、「川」的抽象藝術結合為「影」字的流動意象。正中央,則放置國民戲院時期的昔日風貌油畫,對應著中正路東門、歷史發展過程中市民生活的寫照、彷彿進入影像的時光隧道中。

開放時間

[ 文物展示區及電影票售票處 ]

週三至週日 早場 09:30-12:00 午場 12:30-17:00 晚場 18:30-21:00

[ 國民電影廳放映時間 ]

週三至週五 19:00-21:00

週六、日 早場 10:00 午場 14 : 00 晚場 19 : 00

[ 注意事項 ]

影片放映前三十分鐘開始進場

影片開影二十分鐘後禁止入場

嚴禁攜帶食物及穿拖鞋進入場

聯絡資料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六五號 電話:03-5285840~2 傳真:03-5285843

網址: http://www.hmim.gov.tw

PAGE TOP

消防博物館

全國首座「消防博物館」於九十一年六月七日(星期五)晚上八時假中山路四號前(市政府前鐘樓)熱鬧登場,並由消防署趙署長、林市長政則、廖局長茂為、林局長祥欽、立法委員張蔡美、議員李黃錦燕等多位長官共同藉由點燈儀式讓全國碩果僅存之老鐘樓「亮相」於竹塹城。在場每一位朋友對此博物館的成立均感到十分的光榮與驕傲,因為這是全國唯一的消防博物館且由我們新竹市首先設立,又創了第一的紀錄。

世界各先進國家都有消防博物館的設立,以表彰消防人員英勇救災的事蹟與紀錄城市發展的歷史。

希望我們新竹市的第一座消防博物館能具有拋磚引玉的功能,喚起全國地方與中央政府對防災知識的宣導推廣與對消防工作的辛勞能有更深一層之體認。

消防博物館先前為本市消防局局本部之所在地,為因應任務之需要消防局已於九十年搬遷至西大路,現址本府將其規劃為消防博物館。新竹消防的歷史,可追朔自日據時代(民國 8 年即西元 1919 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當時的新竹地區因每年十月至翌年二月間,強烈季風不斷,防火困難,即著手成立新竹消防組,其址設在郡役所附近(現建國公園),當初僅為一層平房建築,現在消防博物館主體建築物是由新竹州營繕課,於民國二十六(西元 1937 )年完成六層樓高之瞭望鐘樓及二層樓辦公室,為當時新竹市最高之建築物,可於最頂層瞭望整個市區重要街道並隨時監控市區火災發生,以發揮傳遞訊息之重要功能。而且這也是全國僅存之鐘樓建築物之一,因此在消防局廳舍移至新址後,為使古蹟再生及再利用,並回復其原貌,希望市民除能認識歷史並進而了解現代消防,館內設有:

(一)「緊急救護訓練區」

透過圖像、文字說明及人體模型操作,以指導市民學習緊急救護及處置,希望在危急時刻能自救救人。

(二)「煙霧體驗區」

藉由隔間模擬室內逃生環境,使用造煙機製造煙霧狀況,訓練市民如何在煙霧中找尋指示燈安全逃生。

(三)「滅火體驗區」

教導市民如何使用滅火器及室內消防栓,體驗火災發生初期的正確滅火方式。

(四)「多媒體教室」

透過震撼的影音效果,配合大型螢幕,讓市民了解災難發生之無情,進而在各項訓練中有更深刻之體認。

(五)「避難梯體驗」

藉由體驗訓練市民正確操作使用高樓逃生避難器具。

(六)「消防歷史區」

藉由消防歷史文物及典藏,讓市民認識古早消防。

揭幕儀式中有許多精彩與難得一見的表演,雖名為表演,但其真實性皆是模擬現場救災實況,讓各位市民瞭解災害之可怕與救難人員大無畏的精神。

我們救災的技術與經驗是隨歷史不斷的累積而成的,因此為了緬懷前輩們辛苦的傳承,首先登場表演的是「古式救災表演」,過程精彩逼真,顯現古早時代消防人員救災的辛苦及高難度救災技巧。接著演出的是「現代救助隊戰術戰技演練」,更彰顯現代消防科技化的另一面。在此古色古香的消防博物館前,正是為本市的消防歷史興替及交接傳承做了個最好的見證。晚會最後結束於璀璨的煙花瀑布秀中,這是一場兼具感官與知性的精采消防之行。

竹塹城是一個充滿歷史的文化城更是富有科技的現代城,「消防博物館」的誕生,代表竹塹城老消防人熱心服務、無私無我之精神永遠世代「薪傳」新消防人。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消防博物館能成為新竹市新的旅遊景點,成為我們新竹市民的驕傲,而每一位市民朋友可以在這裡認識消防、學習消防更進而提昇大家的生活安全。